印度电影多幕结构与印度民间文学叙事传统的关系及其启示

印度电影多幕结构与印度民间文学叙事传统的关系及其启示 日期:2024年06月07日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舟在《2023印度电影凭啥火了?》一文中提及印度电影的超长叙事特点,并认为印度电影与美国电影有着截然不同的叙事结构。具体表现为印度电影往往分为五幕,主人公在第三幕中经历一次危机后,需在第四幕中渡过更大的危机,电影在第五幕方才结束。而好莱坞电影的主人公常常只在第三幕中经历一次危机,电影便在第四幕结束。

  抛开幕数的划分,印度电影与美国或其它常见的电影在叙事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印度电影的主人公大多经历两次危机才能成功,而大多电影中的主人公常常只需经历一次危机即可成功。这种叙事特点,可以从剧本创作的角度寻找成因,但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印度民间文学叙事传统在电影中的表达。

  印度的民间文学传统非常深厚、独具特色,既有《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这样的恢弘史诗,也有《五卷书》《僵尸鬼故事》之类精巧的民间故事集,更有如同繁星般灿烂多彩的神话。

  其中,印度民间故事在叙事结构上具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印度民间故事集常常具有复杂、精巧的结构,《五卷书》《僵尸鬼故事》等故事集便是此中的代表作。其次,印度流传的民间故事中,主人公常常经历两次危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以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魔法师和他的徒弟》为例,其它国家、地区、民族流传的此类故事常在“徒弟成功在变形斗法中战胜并杀死魔法师”后走向结尾。印度异文却多在此后加入这样一段情节:目睹师徒相残的高僧(龙树大师)告诉年轻人,杀人让年轻人犯下了深重的罪孽,为了洗刷自己所犯的罪,年轻人必须前往某处为他背回一具魔法尸体。年轻人欣然前往,并成功完成了僵尸鬼给他的考验(渡过第二次危机),将僵尸鬼背了回来,自己也成为了一位贤明的国王。

  印度电影非常钟爱讲述或改编自己的各类民间文学作品,也非常钟爱将各种民间文化资源穿插进电影的内容当中。因此民间故事中典型的叙事结构,不可能不对印度电影的创作产生影响。虽然关于流传演变的研究常常只是基于现有材料的推测,但印度电影与印度民间故事在叙事结构上的吻合,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新的思考。

  第一,能否在总结东方民间文学叙事传统的基础上,利用这些资源创作反映东方各国、各民族总体思想、情感和审美特征的电影作品。第二,能否在总结中国民间文学叙事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中华民族的各类民间文学资源,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独特思想、情感和审美的电影作品。

  前文提到,主人公经历两次危机是印度电影和印度民间文学的总体叙事特点。事实上,主人公经历两次危机才获得成功,是东方各国、各民族民间故事中较为常见的叙事结构之一。

  以我们熟知的《灰姑娘》故事为例,在西方故事异文中,灰姑娘通过试鞋被确认为新娘,并顺利与王子成婚。在境内外蒙古民族中流传的“灰姑娘”故事异文则增加了一个情节:灰姑娘在与王子成婚后,被继母杀死。灰姑娘被杀死后再次复活,最终与王子团聚。因此,善用东方民间故事中独特的叙事结构,能否建构出不同于经典好莱坞电影叙事结构的东方电影叙事结构,是值得思考的,也可能是十分有益的尝试。

  仍以蒙古民族中流传的“灰姑娘”故事为例,陈岗龙认为蒙古民族灰姑娘故事中的两次婚姻,很可能是人类早期婚姻形式中“小妹妹”的婚姻与“一夫一妻”式婚姻在民间故事中的残留。灰姑娘的第一次婚姻,是短暂的、在集体大家庭中的婚姻;经历了生离死别的第二次婚姻,才是与某个男人共同生活的一夫一妻式的终生的婚姻。

  事实也证明,东方各国、各民族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较西方民间文学作品保留着更多人类早期社会生活的文化遗迹。所以,努力发掘东方民间文学中的此类文化资源,将其注入电影创作中,更易于凸显东方文化的独特性,也更易贴合今日大众对本民族文化的推崇与对古老异质类文化的好奇。

  中国民间文学叙事传统相较西方民间文学,一个明显的区别在于各类作品中表现出的积极奋进的人生观和舍己为人的价值观。《格林童话》中有一则名为《有三根金头发的鬼》的故事,中国也流传有大量此类型的故事异文。但与《格林童话》或其它国家(包括东方各国)的故事相比,中国异文在“三问”的程式中加入了“问三不问四”的禁忌,即主人公历艰辛来到神佛面前后,只记得向神佛求问了途中遇到的其他人对神佛的疑问,而忘了问自己想知道的事。

  因此,原本幸福的故事结尾在这之上便具有了更积极的意义——不是简单地寻求命运之神的庇护,而是表达了“好人有好报”的观念,表达了“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总结此类中国民间文学叙事传统、使用此类民间文学资源所创作的电影,不仅能反映中华民族独特思想、情感和审美特点,也具有了历史的厚度与社会的广度。

  电影对民间文学资源的基本使用分为形式和内容两类。印度“神片”和不久前上映的《草木人间》,都是对民间文学特有叙事形式的借鉴和改编。相较于固定的形式,民间文学中蕴含的丰富文化资源,还可以被今日的电影创作者灵活选取放入电影作品中,如《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出现的各类民间文学内容。

  在这两者之上的另一条路径,就是在总结中国民间文学叙事传统的基础上,发现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内容,通过使用潜藏在民间文学中的此类资源,更好地建构与其它国家、民族电影相区别的中国电影学派。

作者:徐驰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