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背后》:无痕迹的戏剧性

《梦的背后》:无痕迹的戏剧性 日期:2023年08月09日

  之前看娄烨电影,我对于他的影片的形式与风格的评价是——“细腻的粗糙,精致的凌乱”。我在很多文章中使用过这一表述。这次看他的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简称《风雨云》)的幕后纪录片《梦的背后》,主要是看他如何制造自己的美学。在纪录片后半部分,看到他对后期机房里的工作人员说,我要的是让观众感觉是“原始的摄像机拍摄的素材接在一块儿”,而后期工作人员则对纪录片拍摄者开玩笑说,“你不要拍,不然就会让人家知道我们调过色了!”看到这些不禁会心一笑,他的美学上的追求的确如此。

  这部纪录片《梦的背后》导演是马英力,最近《风雨云》在国外流媒体上线,这部纪录片也同时获得了不少关注。它拍摄了《风雨云》制作的整个过程,从前期创意开始的地方,到后期制作和点映。这个过程的记录透露了娄烨导演的工作方法,他如何和创作人员沟通,和管理者沟通。当然我最感兴趣的是他和各个创作部门——包括摄录美服化道等部门的合作。这些合作决定了他的这部电影的美学的形成。

  在纪录片中,导演自我评价,他的每部电影工作方法都在改变,不过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不变的核心的部分。《风雨云》的创作方法的确很独特,导演根据美术师设计的视觉效果来改变和设定他创作的东西,包括剧本。“现在的剧本大概是根据200张照片的PPT来工作的,之前没有这么绝对,之前(图片和PPT)只是辅助工作。”

  “美术是发动机。”这当然是很独特的,虽然我们知道,从空间感觉中获得灵感去创作,或者创造情节,这也是一个比较寻常的创作方法。但娄烨仍然能从中更为深入地去探索,能找到自己更为独特的创作方法,而且会给出非常具体的方案。看他和创作各部门的沟通,听起来很玄虚,但他能非常清晰地给出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他的模糊、含蓄而又具体的要求,让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有一段,就是他和美术的沟通。美术觉得娄烨要的风格太难了,美术师说——“对于我来说比较难的是,导演要的美术是看不出来的美术。”导演要求某处角色住的房子的墙壁加进去灰色的成分,但仍然让观众感觉这是一面白色的墙壁。虽然创作者自己进去,会感觉到这个墙壁已经被加入了灰色。

  他对于化妆的要求也很具体,要让情绪不仅仅在演员的表演中发挥出来,还要让这一切在妆容上体现出来。比如肤色和眼睛下面的处理。

  他的这些要求都在说明,导演在渲染他的影片情节所散发出来的情绪性,所以最后的情绪效果都很强烈。十分强烈的情绪效果是娄烨作品一以贯之的特点。在情感方面,娄烨作品中的人物都保持了饱满浓烈的特征。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特征的来源了,它不仅仅来自于剧情。

  包括表演,演出娄烨的电影应该是非常累的。演员小宋佳说她拍摄完了某场戏,回到宾馆一秒入睡。她工作完一天回去,会看到身上很多地方起了痧,就是说,有一些轻微的瘀伤。纪录片也记录了不少其他演员流血送医的场面。这部影片中的戏剧冲突是强烈的,因此人物有很多过激行动,所以动作导演在这部影片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娄导的作品看起来都是以文戏为主,但他的影片中动作导演的工作应该都很重要,既然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情感都十分浓烈,自然会做出一些令人意外的甚至过激的身体动作,跳楼,跳桥,或狂奔……在《风雨云》中,人物的情感受到刺激,甚至被送入精神病院。这种强烈的情绪都需要演员身心的全方位参与。

  宋佳说,导演要的就是一种真实感。一种纪录片样式的真实感。纪录片质感和纪录片的区别,就好比自然光和固有光的区别。我们要求自然光,其实不是真正的自然光,就是要求一种很自然的感觉。我们有时候所以为的自然光,其实是固有光。固有光有时候很硬,看起来会有生理器官的不适感,也缺乏艺术性。但自然光不一样。

  所以在这部纪录片中,我听到灯光师在某场戏里笑着说,打了光比不打光还暗。记得在娄烨的另外一部影片中,暗处是看不见的,光线不透。但是他就要这种感觉。因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黑暗,但并不缺乏艺术感。

  在后期剪辑的时候,有一处声音效果的渲染,竟然用了400条声轨!我觉得这都可以来证明多年前我对于娄烨影片的风格判断——细腻的粗糙,精致的凌乱。

  剪辑师说,我知道导演的要求是原生态,不用打磨的很光滑,要摸起来有点刺手的感觉。

  但是这种刺手也是精心设计的刺手。这部纪录片还呈现了导演场面调度的方式,包括对于陈冠希这个演员的起用的过程。最终陈的戏出现在国内的电影院中,虽然不多。影片还展现了他和导演组的冲突。他非常大声地指责导演组,你们应该告诉我具体怎么做!他的意思似乎是导演或者执行导演并没有给予确切的指令。但后来他逐渐理解了导演的工作方法。我想应该是演员对于娄烨的即兴的创作手法不太了解。导演也许希望演员进入戏剧情境之后,能够将自己真情实感带出来,而不是仅仅完成导演设定的情绪。

  这样的表演,就需要演员的更多的输出,是对演员的更多索取和压榨,好的演员会觉得很过瘾,很爽,是对于自身的挑战。

  另外,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听到导演说,他其实要拍摄的是一部类型片。

  本文题目是无痕迹的戏剧性,也许换一个说法,就是将纪录片和戏剧的效果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娄烨的创造性。想一下,还是很难的。比如一场井柏然奔跑并在奔跑中与行人有冲撞的戏,若是碎剪的方式,就很容易,但是如果要求纪录片式的一镜到底,时空连续,就会是特别麻烦也特别危险的事情。井柏然在片子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这些年对于娄烨导演的作品,写过几个影评,很抱歉,以批评居多,很多都表示了自己针对娄烨的“形式主义”的不满意。大概是早期看他的《苏州河》看多了,那部影片有一些局部拉片不少于百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他用一个自创的形式系统反复拉动情绪和渲染气氛的做法,不停重复,用得太多了。今天看这部纪录片,从其制作方式上,虽然论证了我的一些想法,但也有溢出我的想法的部分。这部纪录片也记录了娄烨导演和《风雨云》创作的其他过程,他的现实感觉,他为影片上映做的努力,这一切都呈现出一个电影艺术家与时代互动的鲜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