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片不香了,女性电影呢? 日期:2025年09月23日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一个话题,爱情电影为什么不香了?
今年七夕节上映的两部国产爱情片《7天》和《有朵云像你》,不仅票房都未能过亿元,豆瓣评分也都停留在了6分左右。而9月初上映的两部欧洲爱情片《关于约会的一切》和《爱的暂停键》虽然在豆瓣分别取得了8.1和7.8的高分,后者还获得了诸多国际奖项,但票房有点惨不忍睹,上映十天,《爱的暂停键》仅仅过了百万元,而《关于约会的一切》也只有屈屈三百万。当然,票房多少跟影片本身质量不能划等号,但它反映了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变化。
《7天》和《有朵云像你》都是奇幻爱情片,也都是浪漫伤感的纯爱片。《7天》在有限时间的假定设想下追求爱情的永恒性,以离别来厮守,以思念来相爱,将七天过成了一辈子。《有朵云像你》通过时空穿越让亡夫复活,在雨季与妻儿团聚,以解相思之苦。与青春偶像剧很类似,两部影片几乎都抽掉了现实生活中的烟火底色,时代背景不重要,原生家庭不重要,甚至职业也不重要,男女主人公从来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只为相见难苦涩。因为相聚短暂,留下的只有清甜美好的回忆。
说实话,我观看的过程中并没有反感和不耐烦,反而获得了一种沉浸式的平静和治愈,起码画面音乐对眼睛和耳朵都比较友好,《7天》在海边小镇的月光酒吧约会,《有朵云像你》在森林中的童话小屋中过家家。世界太嘈杂,现实多苦恼,正因为影片与真实的世俗生活保持了适当的审美距离,我们才得以在唯美清新的世外桃源中驻足,做做恋爱的美梦,梦醒了,继续回人间试炼。
纯爱片代表了人类对爱情高度理想化的渴望,简单纯粹,干净舒服,真挚深情,节奏舒缓,但确实缺乏新意和深度。《7天》的软科幻设定还有点新意,海边的梦、海边的风也带来了新鲜灵动的童话感,但是一场车祸的情节安排又回到庸常的桥段,结尾还来了个双向奔赴的happy ending,配上观众耳熟能详的老歌《至少还有你》,破坏了整体清新脱俗的文艺气息。
相对于蒙上滤镜的纯爱片,《关于约会的一切》和《爱的暂停键》呈现的是显微镜下的爱情和婚姻,颗粒感十足。《7天》和《有朵云像你》中的爱情和婚姻状态是脱离生活的幼态化和理想化,情感坚定不移;而这两部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已然过了浪漫的青春期,进入了实际而具体的日常生活,因此情感时刻在变化中,但反而是真实而深刻的。
意大利电影《关于约会的一切》以夸张的喜剧、内心外化来演绎中年男女约会时心中千回百转的小九九,轻松愉悦有趣。挪威电影《爱的暂停键》则以写实风格细腻刻画了在婚姻中备受折磨煎熬的中年夫妻,沉重而窒息。亲密关系带来甜蜜的幸福感,但也带来了令彼此痛苦的心理伤害,当爱情被撕下美好面纱,就只能直视婚姻中的千疮百孔。
带着四个孩子的妻子与长期在家庭中缺席的丈夫之间的矛盾激烈又尖锐。影片的编导虽然是女性,却没有探讨婚姻生活中常见的职责分工问题,一味地批判男性。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妻子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长上,在心理咨询师的深度询问中,妻子一遍又一遍回忆和丈夫的相处模式,她的不自信和怨气外化为一种强烈的攻击性,与回避型的丈夫必然会产生隔阂。
除了夫妻关系,母女关系的代际传承也让女主人公有所反思。影片采取女性视角,呈现了开放式结局,妻子经历了不满、争吵、焦虑、崩溃到无奈选择放手、释然,丈夫的抉择我们始终不得而知。这有点遗憾,妻子的困境显而易见,她想外出工作却被家庭牢牢困住,而丈夫却永远是置身事外的冷漠态度,拒绝沟通和解决问题,难免让妻子抓狂。
在大家的既定印象中,北欧国家的性别平等观念和配套的政策保障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这一点在电影中并无体现,它体现的是婚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这些女性情感的表达以及家庭中的矛盾关系都呈现出某种共性,这依然来源于结构性的父权文化制度。
但无论是情比金坚的纯爱片,还是令人深思的婚姻生活片,观众似乎都不买账了。他们既不相信爱情的纯粹性,也在躲避婚姻真相中的残酷性。在这个速食时代,爱情成了稀缺的奢侈品。而女性主义思潮的流行又进一步粉碎了爱情的滤镜,相对于男女组合的传统异性恋爱情片,观众似乎更青睐双女主的CP感,更强调女人的独立性,而非恋爱脑,比如《好东西》中的好姐妹:宋佳饰演的铁梅和钟楚曦饰演的小叶。男人既然不可信、不可靠,那就相信Girls help Girls吧,这句流行词就直接出现在《轻于鸿毛》中宋佳饰演的前妻之口中。
但是很可惜,顺应潮流、迎合女性观众创作的《轻于鸿毛》却没有赢得大众的喜爱,上映四天票房仅仅破了千万。有人评价说,《轻于鸿毛》是低配版的《好东西》,我不敢苟同。《好东西》描绘的是当下都市男女的风情画,它之所以先锋,是因为它诞生的环境土壤是国际大都市,而且是女性地位较高的上海,女性主义话语的密集输出是真实可信的;它之所以轻盈,是因为它呈现的是日常的职场、社交和情感生活,女性与女性、女性与男性,男性与男性的新型关系都是自然流动的。
但《轻于鸿毛》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一个临海的小城市,有一个突发的核心事件——争夺遗产,并非日常。它有一个非常戏剧化的开头——两个女性死了同一个老公,却采用了一个非常散文化的结构——公路片,这就造成了一种分裂。死亡、房产、经济纠纷明明都是在考验人性的利益权衡之重,主创却避重就轻地将重点放在了两位女主一硬一软、一强一弱的性格刻画上,宋佳饰演的李榆带着东北人的虎气,勇敢直率,泼辣飒爽,展现了大女人的保护欲;佟丽娅饰演的小女人陈飞鸿温柔文雅,能弹琴会画画,像只楚楚可怜的小白兔。
但许多情节经不起推敲,缺乏合理性,在信息化的网络时代,现任妻子竟然不知道丈夫是离异,而且自己还有一个婆婆。婆婆明显是一个高度工具化的人物,为了证明她是钟实的妈妈,三个女人踏上了返乡之旅。有些地方语焉不详,婆婆常常念叨的“丧门星,害人精,一辈子孤苦伶仃”是在说谁呢?男人的一走了之和一死了之带来了婆婆对前儿媳说的一句“你辛苦了” 、对现儿媳说的一句“你委屈了”,似乎是代替儿子来道歉,但更像是主创想说的话。
最后的房产争夺也模糊为化敌为友、一团和气的happy ending,双女主互相救赎,迎来高光时刻,陈飞鸿成功开办个人摄影展,李榆继续经营养老院,养老院老人的欢乐笑脸也成了HE的活动背景板。高度理想化的结局让故事不可信,刻意营造的轻盈和喜剧感反而让人不适,谁会在拼桌上和前夫的现任讨论亡夫的性能力呢?李榆和陈飞鸿从太平间将婆婆的尸体偷偷背出来更像是胡闹的儿戏了。
这明显是为女性情谊而生成的双女主爽文,徒有女性电影之姿,而无女性电影之实。《轻于鸿毛》拍得真是轻于鸿毛了,影片在视听细节上精雕细琢,比如红与蓝、帆船、苹果和鱼、丈夫的画像等等,但这些隐喻和象征没有附着的本体,因而显得没有意义。
可见,任何题材、任何类型都在于创新,都要在合理语境中融入当下新的表达,而不是对老套的类型元素一味重复,对潮流元素表面的模仿。香港动作片《捕风追影》将当下的AI科技融入犯罪片,拍得炫酷又老辣,老将带领小将重振雄风,高潮迭起,令人刮目相看。所以,不是类型老了,而是模式化让人审美疲劳了。
作者:周夏 系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