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东方奇幻该有的那味儿 日期:2023年01月10日
《中国奇谭》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原创网络动画短片合集,于2023年1月1日起在哔哩哔哩播出,全8集 。
现代叙事引发思考
《中国奇谭》的前两集《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的叙事都很棒,解放了新的视角,很容易与现代年轻人群产生共鸣,相比之下,第三集《林林》目前评分最低,技术、呈现方面都很见功夫,就是叙事平了点,在“奇”上差点意思。
看了总导演陈廖宇的采访,是发行方决定的把《小妖怪的夏天》放在第一集,发行方是懂市场的,用西天取经路上妄想分一杯唐僧肉汤的无名小妖的视角打开家喻户晓的大IP《西游记》,取巧、高效。洞府底层生态的小妖是名副其实的社畜,身上浓缩了上班族的所有艰辛,离乡背井,埋头奋斗,吃不完的画饼、改不完的方案、等不到的晋升、见不到的大佬、背不完的黑锅,只有唐僧师徒那传说中金灿灿的大人物从他的生命中匆匆一过,英雄的高光才能照见并改变他庸常的一生。如果你乐观,可以相信好的结尾,如果你悲观,也能脑补一个暗黑结局。 《鹅鹅鹅》整部短片讲的是一场幻梦,很意识化,有非常大的解读空间,是特别能引发现代年轻人群互动参与的一种叙事方式。从开片第一行字幕“那天你进了鹅山”,一个“你”字,突破了故事最常见的“他视角”、“我视角”,而用一种强势邀约的姿态,一把将你卷入故事里,请君入瓮,不,请君入梦。
《鹅鹅鹅》的故事出自《续齐谐记》中一则《阳羡书生》,《续齐谐记》是南梁文人吴均所著的一本中国神话志怪小说集,现存传本17条。 《阳羡书生》又名《鹅笼书生》,讲的是一个叫许彦的人背着鹅笼入山,路遇腿受伤的狐妖化作的书生,狐书生请求栖身于鹅笼之中,捎他一段,途中为答谢许彦,狐妖请他喝酒,并从口中吐出一心仪的女子相伴,狐妖不胜酒力睡去,女子口中又吐出一心仪的男子相伴,而这男子又吐出他所心仪的另一女子为伴。狐妖欲醒,男子急忙将女子纳回口中,男子亦被另一女子吞入口中,最后狐妖吞回女子,方才种种,如幻梦一场。 短片较之小说的描述,增添了主人公与最后那名女子鹅女的感情羁绊,两人一见钟情,相逢恨晚,鹅女央求主人公带她逃走,主人公有一刹的挣扎,但随即狐妖醒来,一切消弭于无,只剩鹅女的一只耳环平添伤感。
那种一刹犹豫间就与命运擦肩而过的扼腕感,很戳人,短片最后的字幕是“你失去了三只鹅”,鹅笼里被狐妖吃掉的两只,和在你心中踩下重重一下的那一只,此处点题《鹅鹅鹅》。这里的字幕尤其妙,述及了人生里很难说清的得失感,你明明只带了两只鹅进山,却失去了三只,而且第三只就像片名中所写的那样是最大的分量最重的你最在乎的那一只。可是,她本来就不属于你啊,她从来没有属于过你,然而,因为你想要,又好像有机会要,然而又最终没有要,所以失去她时,你的失落感最重,你可以把人生中很多事情比喻成这只你从未拥有却真的失去了的鹅,比如爱情比如梦想比如……
东方奇幻渐入佳境
我个人非常喜欢第二个短片《鹅鹅鹅》,它真正体现了东方奇幻的那种瑰丽、华美却又诡谲难明的审美,中国的Fantasy和外国的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文化基因的不同。我记得当年采访徐克导演的时候,他说起做《新蜀山》时跟澳洲后期团队交流,最难的就是跟他们讲解什么是剑气,如何驭剑飞行,他们总是需要给出很实的解释,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如郑保瑞的《大闹天宫》里建造在悬浮的星际陨石上面的天庭,科技依据是有了,但我从小到大想象的天庭不是这样的。
近年来中国影片中的东方神幻越来越找到自己的感觉,《哪吒》《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妖猫传》中的幻术、《杨戬》中的元神大战,不再将“幻”拘泥于现实层面,而进入了意识层面,体现了“幻”的本质。《鹅鹅鹅》中对幻境的表达既简约又极富想象力,狐妖的一杯酒下肚,主人公倏然醉去,头变得跟山一样大,群山只在他耳畔之间,这一笔白描比哥斯拉在高楼大厦间横冲直撞更合我的东方胃。 无论是《桃花源记》《南柯一梦》《画中仙》等各种志异故事中的奇幻,其实都有一种梦中幻境感。就像上海美影厂的著名动画片《崂山道士》中,中秋夜师父与众友夜饮一段,友人提议让月中嫦娥一舞助兴,师父便用一根筷子变幻出月中仙子,最终师父与友人犹不尽兴,将酒桌直接搬入月宫之中,东方志异中的这种幻境不能直接地理解为筷子真变成嫦娥,它更接近一种障眼法,一种迷幻的错觉,像《妖猫传》中,陈凯歌就把它演绎为一场做法者与局中人共谋的骗局。
《崂山道士》剧照 科技与想象有时像相斥的两极,有时又变成了一个互通互融的圆,如今在潜意识、现实与梦境的模糊边界、多重宇宙、平行空间、多次元能量形式的现代科技语境中,东方幻境的合理性反而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建构的可能。
中国动画仍需努力
《中国奇谭》刚开播就赢得评论高分和热切反馈,体现了中国观众对中国动画的高期待,但即使《中国奇谭》成功了,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依然路漫漫而修远兮。短片以风格和创意取胜,而真正投入市场的动画长片则需要逾越两大难关: 叙事,这是全球动画业包括所有跟叙事相关的艺术都需要逾越的难题就不赘述了,除此之外,中国动画还需要逾越角色造型设计这道难关。
笔者数年前曾有幸赴上海美影厂采访中国动画的先驱者,不少长者如今已经作古,我犹记戴铁郎老师(《黑猫警长》导演)豪气干云地说起中国动画应该敢于创新,纳入时代新的议题,也记得严定宪老师(《大闹天宫》动画设计)说起中国动画的人物造型难点,他说到动画片尤其是需要考虑市场回报的动画长片,第一重要的是人物造型,它的重要性甚至要排在叙事和视觉呈现之前。如果没有那只惹人喜爱的老鼠,就不会有迪士尼,如果不能设计出一只既真实又不让人恶心的老鼠,皮克斯根本就不会推出《老鼠大厨》,而中国动画在动画人物造型这一块有历史性的欠缺。 回溯到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动画学派享誉全球的辉煌时代,《小蝌蚪找妈妈》中动物角色造型出自国画大师齐白石,《牧笛》的原画造型出自另一位国画大师李可染,《大闹天宫》中齐天大圣的造型出自著名画家、现代中国装饰艺术奠基人张光宇,《哪吒闹海》的人物造型出自著名画家张汀。 《小蝌蚪找妈妈》的摄影师段孝萱老师回忆说,当时是上海市长陈毅专门批条子,让他们去找齐白石大师拿画,齐大师说桌上有几张刚画着练笔的,你们要能用就拿去吧。迪士尼、日本动画业当年都曾到中国来观摩过,都承认无法复制上海美术制片厂的模式。他们从企业产业的角度确实无法复制当年中国计划经济下的这种举国体制,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再复制这种模式,不可能一直找齐大师要画吧。
《小蝌蚪找妈妈》剧照 画家尤其是享誉天下的大画家当然都是创造视觉造型的高手高高手,所以,中国动画当时的发展其实一定程度上绕开了角色造型这块动画产业中最难啃的骨头。 到80年代之后,由于中国动画陷入低谷,很多从业者都不得不变成美国、日本动画的代工者。所谓代工就是由美国、日本的动画师做角色造型、原画设计,代工的动画师主要工作则是补齐关键帧之间的那些用来制造运动的辅助帧和渲染背景。中国动画从业者从技术层面、操作层面上,一直没有跟国际脱轨,而回归国产原创动画之后,除了动画长片叙事这个行业内公认的难题之外,另一大难题就是动画角色造型的自主设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方向是已明的,前途是美好的,日积跬步,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关注并期待中国动画的每一次闪光。
文/周舟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