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开馆特展——《盘丝洞》西游与东归 日期:2024年06月14日

  6月6日,广大影迷们期待已久的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将正式开馆啦!

  走进江南分馆,不仅有艺术放映、影资文创,影迷朋友们还可以欣赏到电影主题艺术展览,这也是江南分馆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本次主题展览由开馆特展“《盘丝洞》西游与东归”和“光影回顾-国内外电影展映海报展”两部分组成,让观众能够沉浸式、多视角、多维度地感受展览讲述的电影故事,品味光影独特魅力!

  江南分馆一层 “《盘丝洞》西游与东归”主题特展专为开馆策划。电影《盘丝洞》于1927年上映,由上海影戏公司拍摄,自拍摄发行至今,已有近百年时间,曾远渡挪威又落叶归根,它不仅是中国电影早期的开拓之作和研究电影文化的珍贵史料,更是传播中华文化,见证了百年中外文化交流的缩影。让我们跟随《盘丝洞》的传奇历程,走进它的“西游之旅”与“东归之路”。

  在“西游之旅”中,以光影动画、图文漫画、场景氛围等艺术设计的方式向观众展示《盘丝洞》的创作背景,导演但杜宇“融画入影”的创作风格,阐释“七情”的玄妙哲理,以及影片发行放映最终西游至挪威的历程。

  眼前一幅幅精美的剧照,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影片的视觉表现相当前卫,极富美感。当时上海影响力最大的报刊《申报》对影片拍摄过程中的奇闻轶事,进行相关报道,如《盘丝洞》拍摄了中国电影有纪录以来最早的水下摄影镜头,又如导演为呈现孙悟空化身老鹰叼走蜘蛛精衣服一幕,特意训练老鹰作为动物演员,拍摄非常成功,但老鹰却把衣服叼走了,剧组不得不重新制作那些华美服饰,等等。为弥补胶片遗失的遗憾,展览特以漫画的方式再现百年前电影拍摄的伟大技艺。此外,关于蜘蛛精的服装之美、布景之美、拍摄之美等从当年的宣传报道中都有史料记录。《申报》报道蜘蛛精每套服装皆在百金之上,“遍体镶钻、光耀灿烂”,此次展览中利用影片原始影像素材,采用精致修复、上色技术,对影片里蜘蛛精的服饰进行色彩创作,力图还原呈现片中华服之美。

  《盘丝洞》上映于1927年大年初一,其宣发之专业、票房之成功完全称得上是“百年前的春节档爆款”。仅在1926-1927年,影片的广告宣传不断出现在《申报》等报刊上,关于影片的拍摄计划、上映预告、及影片取景、服装、布景、情节等进行持续报道200余次。电影传播到南洋诸国乃至北欧的挪威,成为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中国电影。

  “东归”部分向观众们介绍了《盘丝洞》的发现寻回过程、回归之后学术界对其进行重新研究与解读,挖掘它的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及文化价值。展览通过回归仪式、学术研讨、专家访谈、4K修复纪录等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与生动详实的文字介绍了《盘丝洞》回归祖国的“漫漫之路”,以及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文化传承和遗产保护工作上做出的贡献,通过4K精致修复, 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使这部经典电影焕发新时代生机,绽放崭新魅力。观众可以在展厅中“巨幕”屏播放的影像资料中欣赏到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完成的4K修复版《盘丝洞》精彩片段感受百年光影中的“西游记”。同时,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为电影史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你知道吗?《盘丝洞》这部影片不仅对影史具有重要意义,它与苏州有着“不解之缘”,影片主演殷明珠出生于苏州吴江黎里。苏州不仅是美丽的古城水乡,也孕育了一批优秀的电影人,凭借独特的城市韵味,成为诸多电影的取景之地,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本次展览中,电影资料馆保存近百年的珍贵馆藏艺术档案——1927年出版的《盘丝洞》特刊首次面向公众展示,它是留存至今关于影片《盘丝洞》最为重要的原始宣传资料,观众可以通过电子图书形式阅读全书,直观了解早期电影艺术档案的珍贵价值。同时,展览借助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了观众互动打卡形式,为观展增添趣味性。

  “光影回顾-国内外电影展映海报展”分为“光影展映”“经典修复”“国际交流”三个主题,向观众介绍中国电影资料馆近年来在国内外举办的影展活动。通过一幅幅精美设计的影展海报、4K修复电影海报、境外中国电影节(展)活动海报等,让观众进一步感受到中国电影资料馆致力于推动电影交流互鉴,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

  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此特别选取25幅红色经典电影海报,展示国家发展中的艰辛历程和温暖现实的生活感悟,希望观众能够在光影之旅中感受爱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除了主题展览外,场馆内还有多种丰富的展览形式,分别在三、四楼的展陈空间进行展示,为江南分馆增添多姿多彩地文艺氛围。其中包括,陈列上世纪初法国产的百代放映机、美国产的Moviola 35mm录声画套片机、1910年左右英国产的Williamson电影摄影机等珍贵的电影设备。

  未来江南分馆将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为己任,继续挖掘电影档案的文化价值,策划推出一系列高质量展览,让灿烂的文化遗产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呈现更加夺目的光彩。